聯系我們

行業動態
在諸多發達國家紛紛開展臨近空間可操縱浮空器的同時,一些中國的科學家們并非只在觀望或者跟風,而是不墨守成規,尋找他國項目停滯不前甚至以失敗告終的深層原因,從探索和建立與眾不同的基礎科學理論入手,大膽創新另辟蹊徑。與歷史上通過改變重量來調節凈靜升力的各類硬式、軟式和半硬式飛艇基本原理不同,李曉陽的變體飛艇是通過自適或可控改變其容積來調節凈靜升力,這個基本原理上的全新創造,能夠化解種種相互制約、阻礙臨近空間可操縱浮空器進程的技術難點。簡單來說,變體飛艇是通過現有科技條件下可行的技術方法,借助大氣壓力使飛艇能夠實現自適或可控的數十倍容積變化,利用而不是對抗大氣壓力,改變其凈靜升力和垂直向的運動,變體過程中能保持可操縱性和動升力,從而實現從地面到臨近空間的三維全向可控飛行或定點懸浮。變體式空天飛艇的具體研制過程是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,由于沒有先前的技術可以借鑒,因此每一個細節都需要創造和反復研究試驗,直到得出較佳方案。巨大的工作量難不倒珠海NCA的科技人員,但這項很“燒錢”的工作卻經常令大家發愁。
- 上一個:遙控飛艇有哪些優勢?
- 下一個:2014年我國某遙控飛行器萬州跨長江架線